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新版装备 > 正文

台北故宫传奇归来私服博物院清宫传世12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形容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视如宝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窑瓷器。

  所谓宋朝官窑,藉由文献的记载,可知是指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近人对于南宋官窑的探索与研究,可以溯至1930年代中、日学者的采集与调查。虽然当时还未能分辨南宋官窑的真正内涵,但是从中酝酿而出的青瓷鉴赏趣味,以及想要解开谜团的意图,一直持续至今。尤其是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窑址发现之后,多数学者因此接受郊坛下和老虎洞正是文献记载中的两个南宋官窑。至于北宋官窑,除了根据文献的记载之外,亦有学者参考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的出土状况,思考汝窑作为北宋官窑的可能性。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传世青瓷,数量甚多,不仅件件可以追溯出原来存放的处所;而且透过镌刻其上的御制诗,亦呈现乾隆皇帝爬梳文献的心得,以及十八世纪的官窑概念与分类。以古鉴今,当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批传世珍藏呢?此展览一方面回溯清宫收藏的脉络,另一方面也整合当今陶瓷史研究的观点,重新检视个别作品的产地、烧制时间与问题所在。展览分成“汝窑与北宋官窑”、“南宋官窑”、“青瓷碎器”和“鉴赏与发现”四个单元,期望通过传世实物、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的链接,展现12-14世纪青瓷的烧制背景、鉴赏风情与作品特征。

  宋人笔记中独占鳌头的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青瓷的烧造与使用,透过宋人笔记,如“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或“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呈现出汝窑作为宫廷用器的史实。另外,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1124)中,指出高丽时代的青瓷外观和汝窑相似,而清凉寺窑址出土和高丽青瓷相似的标本,同样透露出汝窑和境外窑业的交流。

  官窑,一般指专为宫廷烧造用器的窑场。北宋徽宗设置官窑,2016最新传奇网页版私服,即文献中的“京师官窑”。然而截至目前为止始终未能发现具体的窑址,样貌为何遂无从确认。如果考虑到南宋官窑的部分器形也和汝窑相似,那么在官方用器的视角下,汝窑或即是北宋官窑。

  青瓷碟

北宋 汝窑

  高3.2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8.9厘米

  青瓷椭圆洗

北宋 汝窑

  高2.8厘米,纵长9.7厘米,横长14.2厘米

  青瓷水仙盆

北宋 汝窑

  高6.1厘米,口15.8 x 23.1厘米,底13 x 19.5厘米

  北宋末年金军攻破汴京(河南省开封市),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为了重建正统王权,南宋朝廷仿效北宋制度,设置“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的修内司窑,以及“比旧窑大不侔矣”的郊坛下窑。这两个瓷窑就是我们今日所称的南宋官窑。

  考古发掘者在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了郊坛下窑,也在凤凰山附近发现老虎洞窑。通过对两个窑口出土标本的检视,一个应该是文献记载中的郊坛下官窑,另一个则可能是修内司官窑。两个窑口的开窑时间不尽相同,但烧瓷时间彼此互有重迭。本院收藏的清宫传世器中,的确有些作品如实地反映出两个官窑的产品类型,但是却也存在一些到目前为止没有办法比定,质量相对显得更为精致的实物,显示出另有未知的南宋官窑存在的可能性。

  青瓷葵花式套盒

南宋 官窑

  高9.3厘米,口径16×16.9厘米

  青瓷贯耳壶

南宋 官窑

  高38.2厘米,口18.3×14.2厘米,足径14.0×16.9厘米

  青瓷长方盆

南宋 官窑

  高12.5厘米,口20.6×28.2厘米,底19.0×24.9厘米

  瓷器釉表因膨胀系数的关系而产生的裂纹,称为开片,具有开片特征的作品就是文献中提到的碎器。而施罩青釉后,理所当然可以称为青瓷碎器。开片纹路自然天成,但透过染色,可以加深它的纹理。

  明朝文献记载章姓兄弟在处州烧陶,兄所陶者称为哥窑,产品具有开片纹路。开片后来也成为明清鉴赏家观察的对象,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将开片纹理归纳成“冰裂鳝血”、“梅花片墨纹”和“细碎纹”三种。清朝乾隆皇帝则以汉字谐音,将哥窑瓷器所见“裂”纹和“烈”字相提并论,下笔歌咏“恰如烈士善循名”,开片竟然也成为烈士的隐喻。

  哥窑究竟是来自一个产地,还是数个窑址?文献中曾出现处州(浙江省龙泉县)和杭州凤凰山(浙江省杭州市)两个地点,考古发掘也证实浙江省龙泉县大窑和小梅窑都烧造有开片青瓷;而老虎洞窑元代地层出土的官窑类型青瓷,因和清宫传世哥窑器相近,遂有老虎洞窑即为哥窑产地的说法。

  青瓷莲瓣洗

南宋 官窑

  高4.4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9厘米

  青瓷龙纹盘

南宋 官窑

  高4.2厘米,口径18.5x18.7厘米,底径11.5厘米

  青瓷花式洗

南宋 官窑

  高4.3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11.2厘米

  瓷器鉴赏可以从器形和釉色两个面向着眼,一种器形从出现到转变,牵涉到时代风尚的嬗变。同样地,釉色也反映出官方或一般市场的品味。

  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在此之前,因窑中自然落灰形成如同披覆着青釉般质感的作品,称为“灰釉陶”或“原始青瓷”。至八、九世纪,青瓷已成为重要的鉴赏品类,陆羽《茶经》的“类玉”,诗人陆龟蒙笔下的“千峰翠色”,均是歌咏青瓷的比喻。此一展览展出的12至14世纪青瓷,无论是汝窑的天青釉、南宋官窑的冰裂纹、龙泉窑的梅子青和哥窑的开片纹理,因产地、烧制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个别的差异。同样地,透过窑址采集到的标本,亦得以揭开包裹在瓷釉底下的秘密。无论薄胎厚釉、厚胎薄釉,乃至足端齐整和不经修饰的相异作工,正是鉴赏过程中值得记忆、参考的重要依据。

  米色青瓷三登方壶

南宋 官窑

  高14.4厘米,口9×12.5厘米,底径9.3×12.4厘米

  青瓷葵口碗

南宋 龙泉窑

  高7.3厘米,口径17.4厘米,足径5.3厘米

上一篇:吴静钰:不传奇归来私服断超越自己就是传奇
下一篇:传音手机你没听好玩的传奇过吧?它在非洲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