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网页版传奇归来 > 正文

甄为民回忆峥嵘岁月 传奇归来国际版战最后一役的“双枪记者”,南通网

南通网讯 在新建于高邮市熙和巷70号的公园礼堂(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内,坐落着“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该纪念馆以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为主题,陈列了众多史物和照片。在馆内有一张经过塑封保存的战地采访证,虽时隔70年但这张记者证上的文字印章依然清晰可见,采访证的捐献者名叫甄为民。

甄为民,原名姚世虎,江苏如东人。1926年出生,1940年10月参加新四军,改名甄为民。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起任新华社苏中分社记者,先后在《抗敌报》、《人民报》、《苏南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作,1990年离休。他亲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对日寇最后一战——高邮战役。

“双枪记者”一手握枪一手拿笔,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写出有血有肉的战地通讯

如今的甄为民已是90岁高龄,居住在江苏钟山干部疗养院内。提起自己捐赠的这张采访证,老人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甄为民告诉记者,1940年10月,他参加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青年干部训练班(后改为苏中行政学院),1941年5月分配到《抗敌报》,兼任新华社苏中分社记者。亲身参与了江苏中部的抗日救国活动,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血与火的记忆。甄为民一手握钢枪,一手以笔杆为枪与日寇战斗,被当时的部队首长亲切地唤作“双枪记者”。而记者这份职业也成了甄为民的终身职业,一干就是50年。

“我少小参军走上革命征程,得先从引路人、我的胞姐莫林说起。”甄老回忆说。莫林原名姚世瑞,1920年生于如皋县(现为如东县)古坝镇农村的医学世家中。1940年2月,在邱升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莫林的带领下,甄为民参加了青年抗日协会。此后,由地下党县委负责人顾尔钥写介绍信给东进途中的党领导“阿丕”同志,从此,甄为民加入了新四军。

在那段特殊的战斗环境中,年仅15岁的甄为民经过特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月,甄为民手持新华社、《抗敌报》介绍信,靠交通站护送,深夜至拂晓间越过五六道封锁线,到达苏中三分区采访。每到一处,他都宣传当前日寇小林师团正实行的一种“奔袭”战术,并写了介绍石庄反奔袭的文章,起到“用笔抗战”的功效,在苏中记者会议上受到表扬。之后,甄为民采写的《血战李家舍》、《跟敌人的汽油划子相周旋》、《藏铁庄战斗》等有血有肉的战地通讯,成为鼓舞解放区人民和战士斗志的一股神奇“催化剂”。作为战地记者,为了最快捷地报道出最真实、最激励士气的新闻报道,甄为民都是随军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采写的。据甄老回忆,他至少有10次差点拿生命换稿件。

“记者必须到现场采访,尤其是战地记者,你不到炮火硝烟最猛烈的地方去,你还写什么战地新闻?”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人,甄老面对记者思路清晰、观点鲜明。

《突破西城头》再现新四军收复高邮的壮烈场景,有名有姓写到的指战员就有28名

对于甄老而言,发生在1945年12月25日晚上的高邮战役,令他终生难忘。而当时,他正是凭借那张捐赠出去的战地采访证,完成了对抗日战争中最后一次战役的采访报道。

甄老介绍,这张记者证,长14.5厘米、宽9.5厘米,正反对折。一面写着:新华社苏中二分社、人民报社记者证,盖有新华社苏中二分社公章;另一面是盖有新华社苏中二分社和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公章的《通行证》。通行证中说:“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约记者甄为民担任采访工作,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时,希随时予以通行。”反面中缝填写编号为“第壹号”。凭着这张记者证兼通行证,甄为民在1945年高邮战役期间顺利且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直到12月份盘踞在高邮城的日本派遣军第90旅团626大队和伪42师筑堡挖沟,负隅顽抗。为此,张鼎丞、粟裕等华中五首长向中共中央提议发起攻击,八纵陶勇司令兼政委、彭德清副司令兼参谋长负责实施,解放高邮的战役由此打响。”甄老介绍。

每当看到这张战地采访证,高邮战役的烽火岁月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因此,这张采访证甄老视若珍宝,南征北战一直精心呵护,后来将其塑封保存。直到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的同志找到他,他才把这张采访证捐赠出去。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天空,不住地下着雨;我们的任务,是要从高邮城西北角突上城墙。接近城墙,架好云梯,突击队六班、七班马上踏上云梯,一个,两个……突然‘砰’的一声,东边的一把梯子倒了,敌人的手榴弹从城垛的堞墙上扔下来,六班的王阴才中弹了,七班的同志被炸得眼睛睁不开。云梯上的李满清,奋勇甩了两颗手榴弹,英雄们才冲上城头……”这段节选的文字是新闻特写《突破西城头》中的片段,刊登在1946年1月6日的《人民报》上。是甄为民与通讯员凡马共同写就,真实再现了新四军在雨夜收复高邮城的壮烈场景。这篇现场速写,有名有姓写到的受伤和牺牲的指战员就有28名。

“八纵冒雨发起总攻,68团首先以云梯登城,突破南门;64团3连从城西北角登上城垣,遭日军猛烈阻击,突击队与日军反复冲杀、白刃格斗,击退日军多次反扑扩大突破口,主力随即入城,与敌展开巷战……这场战斗共歼日军1100人,其中俘获日军大队长以下891人;歼灭伪军3600人,其中俘伪42师师长以下3493人。从此,高邮古城回到人民怀抱。”回忆高邮一役的惨烈,甄老深情地说,“是一起冲锋的战友们用生命掩护了我。”

岁月荏苒,1981年,甄为民从新华社奉命调回故乡江苏,创办省新闻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并兼任两任所长。2005年,他在《传媒观察》等杂志发表《一张小证件,助我采访抗日最后一战》文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首次提出“高邮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论述,凸显了高邮战役的历史地位,进而引起全国关注。

夫妇二人编撰著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做振兴中华的追梦人

今年6月9日是甄为民的90岁生日,他跟老伴史越峨约定,要趁有生之年多写点文章,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做振兴中华的追梦人。为此,他写下了一首小诗《回眸抗日前线》:惊涛骇浪浪淘金,拼将头颅铸国魂。打鬼驱魔生死矣,振兴中华追梦人。

如今90岁高龄的甄老双手不便握笔成文,大部分文字只能由老伴史越峨代笔。他们最近正在忙着《新四军血拼鬼子兵》书稿的写作。据了解,退休之后,甄为民写了十多篇章回体“出生入死打鬼子”的故事,被收录到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汇编的《老兵话当年》专辑史料中。而在他与老伴撰写的回忆录《漫记沧桑》和《沧桑漫记》中,网页版传奇私服,同样详尽记录了大量抗战的史实。

上一篇:《龙之谷》"Hi 5,传奇归来国际版Have fun!"新版本活动连台
下一篇:南通女兵眼中传奇霸业的许世友将军,南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