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新版装备 > 正文
徽州改名黄山近3好玩的传奇0年:徽州情结成文化现象
有关恢复徽州地名的话题讨论,近30年来从未停歇。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自此,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曾辖“一府六县”的大徽州不复存在,中国版图上只剩下总面积439.65平方公里、辖4镇3乡的徽州区。
29年后,借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契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再一次撰文呼吁恢复徽州地名。
3月30日,他先是在微信公众号“六根”上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没有多少悬念地,该文被多个网站、公众号转载,引发热议。接着,4月13日,他又在《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李辉写道,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
“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李辉这样写道。
像李辉这样对徽州念兹在兹的人还有不少。对徽州复名的讨论,也衍生出多种意见。
传承保护徽州的历史和文化,是大多数人呼吁恢复徽州地名的出发点。从经济社会和法律视角对黄山更名徽州的讨论,同样存在。
在这场讨论中,恢复徽州“一府六县”建制,将已划入江西的婺源县和安徽宣城的绩溪县重新纳入徽州,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此外,还有要求恢复1983年的小黄山市与徽州并存格局,实行两地分治的建议。
徽州情结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时拨弄社会心弦。
2014年,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中安在线刊载了多封省长信箱的来信与回信。其中,黄山市民政局对《省长,我建议把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的回复,成为少有的可查询到的官方回应。
“黄山建市以来的发展成就表明,成立地级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黄山市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符合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也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我们认为目前不宜进行区划和管理体制的调整。”黄山市民政局则如是回复。
民间舆论的沸然与官方的沉静,共同构成了对徽州地名废存的态度。
“一府六县”的形成
徽州,早在秦汉时期设郡,北宋时期正式建徽州府治。
据黄山市政府网站介绍,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这一带隶属于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正月,始皇帝嬴政东巡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为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将原越国的百姓迁徙至新安江上游一带,设立黝(宋以后称黟)、歙二县,属鄣郡。
“黝”、“歙”二县的县名,来自于古越语地名的发音。当时的黝、歙两县辖地很广。黝县地包括今天的黟县、祁门、石台、广德和黄山区的一部分。歙县地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屯溪区、徽州区、绩溪,浙江的淳安及江西婺源的一部分。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主孙权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阳县,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这是黄山市地域州郡一级行政设置的开始,从此这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新都郡被改为新安郡,辖始新、黝、歙、遂安(原新定县)、黎阳、海宁县(原休阳县)。郡名新安,一说以祁门县新安山为名,一说取其安定之意。
隋唐时期,黄山市地域的地名在新安郡与歙州之间切换。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新安郡复改歙州。大历五年(公园781年),歙州辖歙、休宁、黝、绩溪、婺源、祁门县,从此形成延续至清末达1700多年的“一府(州)六县”格局。
徽州得名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其时,宋徽宗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
根据黄山市政府网站的介绍,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安徽省的得名与徽州也有关联。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徽州府改属安徽省。
婺源的划出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叛”,朝廷发兵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于开元二十八年置婺源县,隶歙州。
从唐至清末,黄山市地域经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婺源始终隶属徽州府。
1912年,国民党政府裁府留县,徽州所属各县直属安徽省。
1934年9月4日,国民党政府决定,婺源县划属江西省隶属第五行政区,由此引发了婺源县和原属徽州各县士民掀起的“婺源回皖运动”。
在杭州师范学院任教的江平曾对婺源与徽州的文化历史渊源作过详细梳理。
根据《婺源县志》,蒋介石曾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令婺源县政府文》中阐释,“婺源必须改隶之旨意,其最要者越有三端。”
蒋介石所言三端包括: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和公路方面。
“今查其地势,大部分突入江西境内,为浮梁、乐平、德兴三县所环抱,于皖省甚觉畸零,一切政务设施均感不便,如不予以改隶,则格于现状,不能扩张政治力量。”
此外,“现值剿‘匪’(指围剿红军)工作特别紧张之际,肃清零‘匪’之一切必要措施,如团队之防堵以及围剿计划等等,甚形隔阂,实予赤‘匪’以窜扰苟延之机会。”
公路方面,则因“婺白、婺德两路,一由婺源随德兴之九都至白沙关,一由婺源至德兴香潭,此两路关系剿‘匪’军事及地方交通至为密切,若不将婺源划归赣辖,则两路分属两省,运输管理均觉不易统筹。”
1946年1月,婺源县参议会成立,上下串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回皖运动”。
江平在《民国时期婺源人的“回皖运动”》一文中写道,当时的省立徽州师范首任校长江植棠、第三任校长查景韩等婺源籍名士,是运动的核心领头人,各地婺源同乡会积极配合。
自称“我是安徽徽州人”的著名学者胡适也参与到了“回皖运动”中。
据胡适秘书胡颂平所编《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记载:
下一篇:【锐步(Reebok)跑传奇霸业步机家用静音健身器材Z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