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新版装备 > 正文

【展览推荐】孙滋溪个展“传奇霸业曾经·永远”:呈现“红色经典”中的艺

【编者按】“生活和情感是艺术创作中首先起作用的因素,只有当这二者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之后,网页传奇私服,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作为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孙滋溪许多作品都成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他的创作不是宏大的时代叙事,而是在平凡微景中,通过亲切的方式彰显人物形象的自然和张力,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面目各异,却都蕴含着感人的力量。2016年4月3日,“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展将亮相中国美术馆。

【300件画作完整呈现孙滋溪的经典艺术】

本次展览将通过孙滋溪于各个时期创作的近300件绘画作品,完整地呈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每个时期孙滋溪都创作了著名画作,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林海雪原》插图,到60年代的《同学》、《天安门前》,70年代的《草地夜宿》、《小八路》,80年代的《小宣传员》、《母亲》,90年代的《五子棋》、《突围》和《沧桑百年》等等,如今这些作品都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之作。除此以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其主要创作的草图等研究文献,向观众呈现那些经典背后的美学理念、精妙构思、素材累积和成长历程。

《风雪行》 孙滋溪 91×70cm 1946年

《林海雪原之夜宴》  44×32cm 1958年

《东直门外》孙滋溪 21×26cm 1959年

《制帆的船夫》 34.7×22cm 1961年

《旧居》 孙滋溪 19×25.5cm 1968年

《南池子》 孙滋溪 25×150cm 1970年

《五子棋》 孙滋溪 64×86cm 1991年

《清明时节》 孙滋溪 150×180cm 1996年

《小宣传员》 孙滋溪 135×80cm 2002年

【平民化与民族化:红色经典中的艺术群像】

孙滋溪

孙滋溪,1929年生于山东龙口,9岁加入民族抗日少年先锋队,后于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曾参加多次战役。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他的油画和写生充满活力,情景描绘细腻深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充沛的力量。

孙滋溪的创作从一开始就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及平民化、民族化的创作理念,长期以来,稳定不变,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典型化的特征。他的创作中包括各种形象,既有突出的英雄人物,也有平凡的革命战士,更有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他通过大量的实践,一步步地不断追求创作形象的准确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回忆式体验,增强一种人性的真实力量。

小场景中的革命英雄形象

一般而言,革命现实题材多半是宏大的历史叙述,用戏剧性的矛盾斗争场面来表现大题材。但孙滋溪却总是另辟蹊径,提取一些英雄人物容易被人忽视的小场景和小故事,从其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意义。

《林海雪原》插图13幅 布面、纸本油画/纸本素描 1958-1959年

《林海雪原之杨子荣善战小炉匝》  45.5×36cm

《林海雪原》是孙滋溪创作的重要的革命题材作品。1958年,孙滋溪读完刚出版的《林海雪原》后心情振奋,随后满怀激情地投入其插图创作中。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完成了13幅插图的创作。这些作品刻画了书中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形象,其中许多表现的都是英雄人物在小场景的特别表现,而这些都是艺术家反复推敲、数易其稿的成果。后来拍成电影的《林海雪原》、著名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都曾参照这套插图,特别是其中的杨子荣面貌,更是观众见到最早的“杨子荣”。

《母亲》 180×200cm 1981年

作品《母亲》是孙滋溪在1981年为建党六十周年创作的一幅献礼作品,讲诉的是革命烈士赵云霄烈士的故事。《母亲》这幅画的稿本很多,孙滋溪说:“理想的构图常常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找到的,而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光是考虑主人翁是站是坐?半身还是全身?正面还是侧面?人物的大小,空间的尺度等等问题,艺术家就做过多次尝试。最后的定稿表现的是这位烈士在慷慨赴死前的一个微小却格外动人的情景。

在两联时浓时淡的“遗书”中间,一位戴着手铐和脚链的年轻母亲正在给怀中的婴儿哺乳,一道强光从右上方打到母亲的侧脸、胸膛和婴儿的脸上。浓烈伟大的母爱浸入压抑、沉重的氛围之中,美术评论家周宗岱评论道:“这是圣母,迸发出母爱光环的圣母,它是美的,美的悲壮、美的深沉、美的庄严。”孙滋溪更表示自己是“流着泪完成这幅作品的”。

《聂荣臻和日本小女孩儿》 160×160cm 2009年

聂荣臻牵着美穗子的合影

《聂荣臻和日本小女孩儿》一画讲述的是中国将领聂荣臻和日本孤女美穗子的传奇往事。对于聂荣臻这样的伟大将领,孙滋溪在表现的时候,不从其在战争中的形象出发,以这件小事更表现出其人性化的关辉。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八路军进攻井陉矿区的战斗中,聂荣臻以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战火中救出了失去双亲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并迅速安排将其平安送回日本。转眼到了1980年,在中日关系升温的时期,聂荣臻辗转找到了请美穗子并邀请她访华。这个事件成为中日友谊史上的佳话。这幅画的构图与《母亲》一画相似。画面中心是根据当时所摄的照片所作,画面两侧以聂荣臻当时给日军所写的信件为背景,信中告之小女孩的情况,督促其妥善安排,并指出必当与野蛮之日阀血战到底的决心。

“小八路”形象观照自身经历

作为当年的“小八路”,在孙滋溪的一系列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小八路”形象既是具体的个案写照,也是作者带着自传形制的多角度的自我写照。孙滋溪说,自己从16岁参加八路军,对于革命战争年代军中“小鬼”的生活,有着魂牵梦萦的眷恋之情,他一直想将自己当年的生活体验,自己的亲身经历画出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孙滋溪就陆续开始创作“小八路”系列作品。1962年创作完成的《同学》是孙滋溪“小八路”系列的第一幅,接下来就是《水深流长》、《小八路》、《草地夜宿》、《行军小憩》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一脸稚气、身高还赶不上枪高的“小鬼”们,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锻炼成长的典型形象,并以行军打仗、宿营、学习等不同生活侧面反映了革命队伍理想崇高、团结友爱、艰苦卓绝的战斗风貌,以及军队和老百姓鱼水情深的动人图景。

《同学》 70×91cm 1963年

《同学草稿》35.5×26cm

上一篇:全国政协副主席王37传奇游戏正伟不再兼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下一篇:ROOKIE LEVI‘S传奇霸业私服 ICON因为经典所以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