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新版装备 > 正文

桥梁已架起,风景正37传奇网页版无限——回看网络文学改编这些年

2006,美女变大树的小说《给我一支烟》改编为电视剧《夜雨》。由赵宝刚执导,张铎、张歆艺主演。由于以夜总舞女为主角,表现了娱乐场所中的欲望、交易和暴力。题材的敏感使其又遭雪藏。

网络是媒介形式的综合,网络文化就是一种跨媒介大众文化。早在《第一次亲密接触》风靡之时,就曾不止一位论者指出其有1997年风靡世界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影子。惊悚悬疑类网络小说作家蔡骏的作品就深受《午夜凶铃》《闪灵》等电影影响。1996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借助网络初兴之势,给网络提供了后现代文化资源。2001年大陆网络作家今何在的著名小说《悟空传》就直接受电影影响产生。

2005年根据西门大官人长篇小说《你说你哪儿都敏感》改编,潘峰导演,佟大为,左小青主演的青春偶像剧《一言为定》荧屏播放。

其次,家庭伦理剧,“穿越”和“宫斗”古装剧大行其道。2007年以《双面胶》为标志,作家六六和导演滕华涛联手打造的多部生活伦理剧持续升温,部部走红,收视率居高不下,因为紧贴社会时事热点而不断引发话题热潮。2009轻喜剧《王贵与安娜》深受观众青睐。同年《蜗居》上海台播出时创下7%的超高收视率。2013年《小儿难养》引发荧幕“育儿潮”晚间黄金档收视率全国第一。同年《宝贝》借前作势头,表现708090后夫妻“孕事”将婚姻话题和代际冲突一并囊括。

再次,互动式的创作方式为网络小说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改编的影视作品积攒了潜在的观众群。网络小说的读者和当前影视主流观众相当程度上是重合的,都是年轻人群体。充分利用“粉丝效应”不仅能吸引读者观看,给改编后的影视剧提供了收视和票房的保障。同时,还能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让读者网友为影视剧宣传造势。

传统文学领域也逐渐开始接纳网络文学。大体而言,网络文学尚处在发展过程中,还带有自发性和随意性,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许多作品依旧相当幼稚。但不少网络文学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虽然近年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等权威文学奖都将网络文学纳入评选范围,但在鲁迅文学奖上,网络文学全军覆没。作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新变化是,网络小说可参评,但必须已经落地出书,且全部出版。按照这一规则,还未完成的热门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没有资格。参赛作品中,仅有《巴山旧事》和《办公室风声》两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入围。网络文学之热闹和传统文学之冷静依旧是两条并行不悖,有些联系但是依旧各自延伸的路。

7,改编自唐七公子网络小说《华胥引》的电视剧《华胥引之绝爱之城》在江西卫视、四川卫视首播。由李达超、谭友业、于敏执导,林源、郑嘉颖、蒋欣、袁弘、崔波、郭珍霓、保剑锋、贺刚、甘婷婷、乔振宇等共同出演。虽然众多明星加盟让本剧备受关注,但是依旧遭到“原著党”批评演员选择的不合适,被吐槽为“颜值最低古装剧”。

2012,崔曼丽同名网络小说改编,滕华涛导演的《沉浮》,演绎了商界风云,职场博弈。都市职场中人能够通过这部剧获得共鸣,情感认同和某些启发。

3,改编自念一小说《锦绣缘》的电视剧《锦绣缘华丽冒险》。是由林合隆执,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等主演的一部言情剧,主打“民国”怀旧浪漫风。

2007,谢鸣晓导演,刘牧,国歌主演的电影《请将我遗忘》同样由于基调的灰暗消极,被中途叫停。

桥梁已架起,风景正无限——网络文学改编之回顾与思考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中国留学生成为最早接触网络和发表网络文学作品的国人群体。1991年中国留学生少君的《奋斗与和平》,被文学界认为是第一部国人网络文学作品。起初的网络文学,主要发表于局域网的BBS上。1998年台湾博士生蔡智恒在成功大学BBS论坛上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引起海内外网友强烈关注,引发阅读热潮。后续出版的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纸质书都获得巨大销量,《第一次亲密接触》从“线上”到“线下”创造的巨大知名度,使“网络小说”这一名词大步走入了公众视野,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学发轫之作。大陆第一个BBS——“水木清华”上的“聊斋夜话”板块吸引了许多清华学生网友创作和交流鬼故事。这可谓是大陆最早的网络小说创作。1995年诗阳、鲁鸣等人创办于美国的《橄榄树》从网络诗刊发展为文学综合网刊,被认为是第一个华文原创文学网站。

桥梁已架起,风景正无限——网络文学改编之回顾与思考

有“中国悬疑惊悚第一人”之称的网络作家蔡骏,其小说《诅咒》2004年被拍摄为电视剧《魂断楼兰》。2006年小说《荒村》被改编为电影《荒村客栈》。2007年小说《地狱的第十九层》被拍摄为电影《第19层空间》。虽然顺利过审,但和原著的差别已经很大,对此不仅书迷抱怨纷纷,蔡骏也深感无奈失望。

20世纪60年代以降,人类经历了第五次信息革命,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互联网用户面对爆炸的数字信息,可以随时接受,普遍参与,交互沟通。文学也驶入了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媒介打破了传统文学、精英话语的壁垒。网络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廉价便捷的大众话语平台。一直受主流的精英文学轻视的通俗文学获得了极大的话语权。通俗文学借助网络媒介传播自身的大众意识,个体经验和情感诉说。它超越于宏大叙事之上,集体经验、整体性价值和权威话语被解构与颠覆。精英与大众,雅和俗的地位被重新审视。不仅文学生态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文化也向个体价值关注和消费文化转变。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学,而且是社会文化之整体。

 

3,“网改”影视剧的辉煌商业成绩不仅改变了影视业生态,其背后还有整体大众文化和审美方式的转向。一批原本不为人知的网络作家和默默无闻的导演,通过改编和导演网改影视剧,纷纷加入“亿元俱乐部”。让传统编剧和导演大呼看不懂。消费文化追求和倡导的是快速消费和感官愉悦。读者和观众都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已失去了品味传统文学的心境,成为网络文学,电视,电影维护者和被征服者。互联网时代的审美方式有了巨大变化,数字媒介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占有信息的速度和数量成为人与人竞争的筹码。人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获取、处理信息。文学和影视都成为快速消费品,人们消费它们的目的是跟上信息更新的速度,唯恐落后。审美方式不再是印刷时代的接受与思索、而呈现为主体采用感官浸入的审美方式。而且,主体参与到审美对象的制造和意义阐释中。人们观看影视剧或者阅读网络小说,自我解释,挖掘趣味,自娱自乐,以及在网络世界里参与众声喧哗获得的快感远大于文本所提供的。这就出现了一些“网改”剧越改越骂,却越骂越看现象。近些年出现了“弹幕”形式,观众参与“吐槽”获得的娱乐不小于影片欣赏本身。虽然“原著党”几乎每次都批评改编剧不符合自己的预想,但是他们事实上也成为跨媒介营销中的一员。这就催生出一些基于这种互联网思维的资本逻辑。

最后,网络小说的多样化题材更是影视剧类型化创作亟待挖掘的富矿。中国电影要走向产业化道路,势必走类型化道路。类型化是工业化机制的基础,是中国电影商业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必然选择。类型概念被称为商业电影的“基础科学”。类型之于创作者是一种创作的既定方式,之于观众是基于观影经验的消费理由。类型在和观众的互动中逐渐完善。成熟的类型是好莱坞电影称霸全球的制胜法宝。而中国电影产业却遭遇类型化之困,题材重复,样式单一。一些老旧题材被赋予类型的意义,近几年不断被重复拍摄,如“古装武侠片”“革命历史片”,“反特片”,“家庭通俗剧”等,容易引发审美疲劳。中国电影“不缺大片缺类型”。而网络小说题材丰富,且在长期互动中已被网友读者接纳,正是中国电影扩展类型的丰富资源。同时中国的影视剧市场发展迅速,需求量大,好剧本却根本跟不上的“剧本荒”问题,也可能在数量巨大的网络小说改编中得到解决。

中国大陆1993年连入互联网,1997年出现了网易公司搭建的免费网络个人空间。在这种网络空间上的文学创作至此在大陆逐渐兴盛。1997年美籍华人朱孝廉在上海创立世界最大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1998年上海榕树下有限公司成立运营,文学网站成为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平台和网络作家、作品的集散地。国内文学网站的出现使网络小说有了专门性空间。迄今为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注册的文学网站突破5000家。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纵横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等网络文学网站更是耳熟能详。如1998年成立的红袖添香网站,号称“中文女性阅读第一品牌。”

网络文学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形成和传统出版、文学期刊共分天下之局面。近年出现了网络文学和影视联姻的产业化趋势。早在2008,新浪举办的第五届原创文学大赛,就以“促进文学与影视结合,探索文学产业链条开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宗旨,获奖作品可出版外,还由各大影视公司甄选拍摄。获奖翘楚都卖出了改编权。许多作者就是奔着出让改编权去的。

2004年有“内地小琼瑶”之称的网络作家胭脂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蝴蝶飞飞》,《爱你那天正下雨》,《爱上单眼皮男生》相继被改编成青春偶像剧在各地方台播出。《爱上单眼皮男生》由胭脂亲自改编剧本,夏雨和周韵演绎的爱情维持了小说的清新浪漫的格调,获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可称为此阶段的小高潮。

其次,网络文学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契合热点话题,反映普通人心理。如《裸婚时代》反映的青年男女婚姻观问题,《蜗居》的住房,官商勾结,“小三”等话题,《小儿难养》的80后育儿话题,《双面胶》的婆媳关系问题等将普通百姓生活融入创作,讲述流行现象,紧贴社会时事,往往一时间引爆话题潮。

1,题材的重复跟风与改编困难。相比网络小说题材上的丰富,改编影视剧的类型却不多。主要集中于言情,伦理,古装。一种类型火了之后往往跟风出现类似作品。而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过程中,作品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有发生了变化。受众从读者变为观众。渠道从网络变为影视媒介。方式从阅读变为观看。因此决不能是简单的文字影像化,而是应当根据目标受众个性化需求和特点来进行影视改编。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既有传统的文学改编影视剧的问题,也有网络时代观众审美趣味变化出现的新问题。小说可以在较长篇幅中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戏剧冲突。影视公司按点击率选择小说,但是点击率高的往往是连载经年,才能慢慢培养出读者,动辄数百万字,情节展开缓慢,增加改编难度。如何凝练为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将大量对白、独白影像化,还有演员选取要符合读者要求。如何保持原作风格特色下,对其进行情节、冲突的调整,都需要仔细考量。此类改编问题与网络媒介相关,但更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文学到影视的转化问题。如夏衍《杂谈改编》等文章就有对改编问题的详细论述。夏衍提到要重视改编者素养,尤其是提到改编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近期,有网络公司大腕声称只要有好的“IP”可以不再请专业编剧,引起专业编剧强烈反弹。事实上,早在《山楂树之恋》刚开机不久的时候,原网络小说作者艾米就在网上和制片方编剧顾小白“对掐”。前者批评后者没看懂小说,后者反击前者不懂电影。总之网络小说和影视剧,毕竟是两个领域,各有专业要求。沟通合作远好过互相抨击。

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的历程

上一篇:我们是创业“好玩的传奇新四军” 成都 创客天下
下一篇:“掌阅科37传奇网页版技”七载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