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新版装备 > 正文

荒林:让女性传奇归来国际版和艺术与世界相遇相融

 荒林:让女性传奇归来国际版和艺术与世界相遇相融

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主席马跃先生与参与本项目的女性艺术家在贝尔艺术中心合影

尽管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思潮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世界对中国女性艺术的认识却仍然有限,中国女性艺术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从另一个角度,让世界了解中国女性艺术,也需要中国女性艺术对于世界经验的更多接纳和对话。

琳达诺克林在她的名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中提出,迄今为止的女权运动之所以没有回答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在于女性艺术家的出现,不仅需要性别平等,对女性经验和传统进行重构,而且需要对艺术体制进行重构,因为艺术需要技能和艺术语言体系的特殊教育。

琳达诺克林实际上发现了,历史和现实中拥有那么多伟大的男性艺术家,其实并非天生的,而是社会体制和艺术体制制造出来的。那么,要培育和推出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就要让女性能够获得艺术专业修炼和交流机会,并在专业修炼和交流中进入评价体系,市场运作体系,从而让女性不仅在其中发挥创造性,而且使得女性的创造性获得可持续发展。显然,艺术制度、技能培育、市场交流,这一切使女性走向成为伟大艺术家之路,比通向文学等其他成功之路,更需要资助和物质性保障。

随着全球化即将和已经成为事实,一个世界艺术时代正在到来。如何让中国女艺术家更多与世界相遇?让中国女性艺术与世界艺术相融?由德国维德里希冯沙尔伯爵和汤若望科学与艺术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以艺术交流和文化融合为己任,前瞻于女性主义事业于全球化的意义,经与中国女性主义学者荒林切磋研究,通过两年多筹备策划,达成建立世界女性艺术基地的共识。此举得到中国当代艺术界支持反响,著名女性艺术史家、女性批评家陶咏白题词相赠:中德女艺术家友谊常青。中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和著名策展人、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会长贾方舟教授题词:愿设在美丽汉堡的女性艺术基地成功启动,成为中德女艺术家艺术交流胜地。

2015年8月18日至26日,在贝尔艺术中心主席马跃先生和董事李佳艺女士的陪同下,当代五位活跃的女艺术家徐虹、刘曼文、崔岫闻、陶艾民,白蒂、香港世界华人拉拉联盟《酷拉时报》主编典典,与女性主义学者荒林一起,对女性基地范围和可供女性艺术家进行专业修炼和交流的平台,进行了体验性地深入考察。以纽博格林为圆心,从法兰克福到科隆,从波恩到科布伦茨,在杜塞尔多夫迪克宫基地,在时尚之都杜塞尔夫,在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里尔,她们考察艺术,体验生活,感受文化,可说是一次相遇相融之旅。

 荒林:让女性传奇归来国际版和艺术与世界相遇相融

艺术批评家徐虹(左)与青年艺术家白蒂(右)的对话

相融之挑战

年轻的白蒂驻德国贝尔艺术中心汉堡基地已两年有余。作为当代优秀的青年艺术家,白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受著名艺术家谢东明,刘小东师风影响,同时也传承了画家父亲的灵性,其创作努力探索代际话语,试图表达物质繁华时代人类的困惑与思考,在《回音》《空巢》和《窗前》等油画作品中,白蒂立于时空交汇的全球化背景,却用室内生活的细节传达具体人物的内心空虚和伤痛,以及迷惘和反思。白蒂一直在努力寻找更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她往来于北京和欧洲,在文化相融和艺术交流的强烈冲击之中,不断在思考中创作,她沉静美丽的外表使人领会到成长的专注,而当她分享在基地的体验,让我们看到内在激情和消化时代问题,对一位年轻女艺术家构成的挑战。

她说,往来于中西之间,感知着快速消费主义的到来及其无孔不入的社会属性,面对精神与物质失衡的世界,以及精神生活价值主体和意义的失落,努力尝试通过油画艺术来表达那岌岌可危的个人空间。将这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形成的某种敏感的社会现象的切片,融入我自身敏感的个人体验来阐释那新的生命形态,关注与内心的对话,将个人经验以及从躯体语言中获取灵感,表达这从传统到现代社会变迁的现代性挑战。

显然,“新的生命形态”是她个体体验中西交融过程,一种敏感知觉,一种文化蜕变新生的内在体验。此次考察的艺术博物馆和展示场所,两年中她曾多次到过,然而,再度深度体验,白蒂还是感受了文化交融不断出现的陌生化体验。她写道:此次考察,时而驻足于距今已经有两千年历史的永恒经典中,感受着风云诡谲的历史变迁,赞叹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凝结成的智慧结晶,完美的将艺术、政治、宗教融为一体。时而徜徉在现代艺术中,在伴随着工业文明而来的经济繁荣的表象下,现代艺术具有的批判性和同一性。穿梭于辉煌的历史和生机勃勃的当今,我反思作为一名新生代艺术家,如何在当代语境下表达自我,如何将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语言作为载体,实现文化的现代性。

如果说文化交融是全球化必然的过程,那么,在此过程寻找本土根性,立足自我主体建构,从而丰富全球化的存在样态,则可说是艺术家的使命。作为一名年轻的艺术家,白蒂正是在个体游走中,体验和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作为贝尔艺术中心的签约艺术家,经常游走于中国和欧洲之间,这不仅仅是在地域上的跨越,更是对文化障碍的跨越。作为一名80后艺术家,在面对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全球化的文化浪潮中,将自身的本土思考与国际视野相融合,将中欧不同的文化、价值、理想、传统带入我的创作,让艺术成为连结我们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桥梁。

此行中,比白蒂更为年轻的学者典典,生活于香港,亦曾游历多国,在德国的深度体验,让她意识到地球村时代,年轻一代与历史和现实打通的文化交融的挑战。

她说,当她与贝尔艺术中心创始人之一沙尔伯爵交谈,沙尔伯爵从自家的书房找出四百年前的书,回顾祖先汤若望先生在中国明清时代的生活,看着那时的文字图片,她有一种时空不复存在的感觉,仿佛汤若望先生不再是历史人物,而是一个复活的中西文化荟萃的灵魂,唤醒人们对于人类共同美好和平生活的珍惜。

贝尔(Bell)即源于德国贵族、科学家、天主教耶稣会修士、传教士汤若望的德语姓氏沙尔冯贝尔(Schall von Bell)。抵达德国的第二天,女艺术家们就应邀到汤若望的后裔沙尔伯爵家做客,体验德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深度交流的历史与现实传奇。汤若望1592年出生于罗马帝国科隆贵族家庭;年少时,即在意大利广涉数学、物理、神学、古典文学和天文学,博学多识,才华出众;161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后来考入耶稣会创始人建立的罗马学院;1618年怀揣神圣的理想和信念,远渡重洋,历经一年多的海上漂泊,辗转多方,终于踏上了他的使命之地,将西方的文化、科技和信仰带入中国,成功地连接了中国与欧洲。凭借其出众的才能,汤若望在中国的47年里继承了利玛窦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两朝均被皇帝封为朝廷的高官,在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均有贡献,其中中国今日所用的农历即是他在明朝农历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的这些成就使其成为“西学东渐”无可替代的标示性人物。时隔四个多世纪,其后人秉承先祖之精神,以欧中文化交流融合为己任,以艺术交流为主导,特别成立了贝尔艺术中心。

上一篇:陈奕迅联同三位中传奇霸业国艺术家传递“我是原创”精神
下一篇:一梦万年 仙剑传奇霸业私服奇侠情缘永不会落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