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新版装备 > 正文
宝库中国亮相申传奇霸业城 将文化植入中华第一高楼
观复宝库运用经美国UL认证的全球顶级私人保管箱,除了拥有超越银行金库标准的安防系数外,还配备针对娇贵艺术收藏的环境控制设备,成为沪上满足海内外藏家收藏珍贵艺术品的首选之地。
位于上海中心37层的宝库艺术中心匠心独具,为了充分发挥双层幕墙结构的上海中心为大楼独创的“空中大堂”空间,首创了两座体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空中花园——中式园林“半亩园”和西式庭院“Olive 广场”。
近日,宝库中国文化盛典盛大开幕。参与嘉宾包括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近千人,嘉宾来自金融、地产、文化、IT、艺术收藏、媒体等领域的杰出领袖。
宝库中国让文化收藏与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小众的圈子内,能够通过宝库APP将心得分享给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自宝库APP发布后,普罗大众都能够将个人的艺术创作展示在公众面前,与艺术同好分享独有的品味,结交艺术好友。人们开始走进一个平等的艺术分享时代:人人都能晋升为策展人、艺术家、艺评家,随时随地使用分享艺术的工具。宝库APP让用户充分享受分享带来的乐趣,使得文化艺术遍布中国大地,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散播至世界各地。
由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四座常设馆以及一座临展馆构成的上海观复博物馆拥有500余件丰渥的文物藏品。还在入口大厅为公众呈现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历时3年研发制作、用青金石材质、以古法打造的青花水磨石地板和以活字印刷阳文字模为设计创意、运用工艺繁复的金刚喷砂刻字工艺的上千字的生僻字文化墙,唤起人们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关注。
为了维持博物馆的良性运营,位于上海中心B5层的观复宝库则是上述两个文化艺术机构的资金动能,此外它还是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的独家库房。观复宝库作为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的支持,实现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私人首次在城市地标公共空间为大众提供文化的创举。这一举措让市领导在参观期间都不由感叹:宝库中国的项目不仅使得上海中心成为了一座垂直功能型城市,更是在建成之初就拥有“内容”和“文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宝库艺术中心旗下的珐琅厅在活动当天更是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的世界最大景泰蓝地面的认证,成为了上海中心内的“世界之最”。震撼人心的480平方米景泰蓝地面由观复博物馆馆长、知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宝库中国创始人兼CEO柳费国、传世珐琅设计师施君共同构思设计,以《轮回》作为其创作主题,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134名艺匠投入321681个小时,采用1789653根手工掐丝、1379块珐琅无缝拼接。
中国最高173米——空中私人博物馆
宝库APP——艺术领域O2O
由于上海目前顶级的专业第三方私人保管机构仍是一片蓝海,一个能够存放任何对个体具有意义的私人物件或者财产的空间显得尤为稀缺。在宝库中国文化盛典后,人们在庸碌的都市生活中,又多了一样精神生活的满足,在观复宝库珍藏自己的内心珍存。
宝库中国集结新浪微博创始人彭少彬先生及其团队,37传奇霸业私服,携手新浪收藏频道开创专业的在线艺术媒介。彭少彬在发布会上现场展示了宝库APP简洁明了的界面和功能,与来自金融、地产、文化、IT、艺术收藏、媒体等领域的杰出领袖一齐互动,掀起发布会的又一波高潮。
这一宝库中国文化内核的植入,使得上海中心的定位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有了鲜明的区分。金茂大厦以五星级酒店为驱动、环球金融中心以商务办公为驱动,如今陆家嘴的高度之巅上海中心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半亩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流水,采用宋代风格,将建筑、山水、植物一统于书画般的意境中,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高中式园林”的荣誉。
承载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宝库艺术中心
中国最大规模拥有仅30000个私人金库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兼馆长知名文化学者马未都
宝库中国执行董事宝库APP联合创始人朱旭东
陆家嘴又添备了一项能够满足人们内心深层需要的文化配套。该文化配套位于上海中心,由宝库中国集团全力打造,在中华第一高楼的建筑框架中植入文化内核。经过团队的多元分析后,在上海中心设计初期即提出以中华文明作为核心的项目规划理念。上海中心37层的文化艺术空间内涵宝库艺术中心及旗下中国最高的私人博物馆“上海观复博物馆”,为金融城的发展建设引入楼宇文化品牌、价值观以及文化产业的内在驱动力,为整个陆家嘴带来了非同凡响的文化体验。
文化盛典当天还发布了宝库中国旗下的艺术社交媒体——宝库APP,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艺术领域重度垂直的社交平台,满足艺术兴趣爱好者多样的分享需求。
“Olive 广场”以八根石柱、图腾及文字符号为象征物展示了人类历史中八大失落文明,由荷兰知名建筑师Alfonso Wolbert设计,为观众提供休闲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具教育功能,警示人们须珍视不断流失的现存文化遗产。
易居中国董事长兼宝库中国董事长周忻
于此,宝库中国串联起了整个文化产业链,以“文化”作为核心驱动力,以“建筑”和“互联网”作为载体,以创新、融合的精神力量,塑造从文化体验过渡到文化消费的文化生态系统,建立起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服务运营商。
下一篇:让建筑支撑起文化的传奇归来国际版高度 把文化转变成建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