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国际版怪物 > 正文
前国务委员戴秉国传奇归来私服:退休第一天就把安眠药扔了
原标题:专访前国务委员戴秉国:退休第一天就把安眠药扔了
4月6日,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接受“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专访,回顾了自己外交生涯中的诸多细节,并畅谈退休后的生活。
对话人物:戴秉国,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土家族。四川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
近日,《战略对话——戴秉国回忆录》由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在京出版。该书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台湾等问题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些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他早年的一些经历。
4月6日,戴秉国接受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专访,回顾了自己外交生涯中的诸多细节,并畅谈退休后的生活。
“朱总理碰到我还问你那本书怎么样了”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您在后记中提到,这本书的写作开始于退休后。写这本书花了多长时间?期间是否遇到一些困难?
戴秉国:写了三年左右。其实不是我一个人写,是大家写。开始我是做一些口述,有几个同志帮我整理,然后再去找一些同志补充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纲要,又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改。
前年,朱总理(朱镕基)碰到我还问,你那本书怎么样了?外交部的领导和许多同志都支持和参与了这个工作,因为要把那么多战略对话梳理清楚还是要费点功夫的,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另外,实际上写这本书不是三年前才开始,好多东西是过去就思考过。比如,苏联的解体和教训等内容,过去都反复想过。
政事儿:写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戴秉国:有一张照片书里没用,是我跟姚明在美国的合影。那张照片太幽默了,他是个巨人,拉着我这个小个子。拿到照片以后,我觉得这张照片可以参展去,说不定能得奖。(笑)
图:2009年7月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战略对话部分首次会谈结束后,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会见记者。
“搞外交要随时准备经历危险甚至牺牲”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您的外交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是否遇到过危险的情况?
戴秉国:搞外交工作,要准备经历危险甚至牺牲。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的时候,我被派到苏联去工作。当时我就想如果打起大仗的话,这次去会不会被扣为人质。
坐飞机也曾经经历过事故,有一次去巴黎磋商,飞机眼看就要着地了,突然一下子拉起来又飞到德国去了。当时可能是降下去有危险,就又拉上去了,拉不上去会是什么后果呢?搞外交得时刻准备着,上了飞机之后就得准备着可能会出事儿。所以不要怕死,怕死搞不了外交,成天提心吊胆不行啊。
政事儿:工作中,您的外交意见有没有跟领导发生过相左的情况?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可否分享一下您的经历?
戴秉国:我作为下级,偶尔会遇到。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要以为领导好像都是不听意见的,你只要说的有道理,他们都能接受,都很通情达理的。
我年轻的时候,在驻苏联使馆的研究室工作。当时,对于怎么看待苏联的问题,我们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有一次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就跟领导意见相左,当时我不注意方法,感觉有点儿把他逼到了墙角。之后回想起来,觉得我还是缺乏磨练。这个领导心胸很宽广,后来我从莫斯科回来,他还非要我到他的手下去工作。
政事儿:现在回想自己的外交生涯,能不能分享一下您记忆中最精彩的一次外事工作?
戴秉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不能说哪一次最精彩,但有些事情还是很难忘的。比如,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作为外交部苏欧司的科员,曾经去苏联驻华使馆外劝阻我们的红卫兵不要冲击人家的使馆。当时爬上墙壁的情景,我现在还记得。
还有一次是2003年,我刚从中联部回到外交部。那时SARS已经开始了,有一天走到大街上,网页版传奇私服,一个人都没有,异常寂静。东盟要开会讨论SARS问题,我们如果不参加的话就会很被动。我通过一个适当的场合,推动东盟很快邀请温家宝总理去参加。那是温总理上任后第一次参加国际上的会议,而且去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的时候,是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我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因为境外火炬的传递是外交部门负责的。我就算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每天必须看到火炬平平安安传递下去才能回家。
还有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事情。苏联垮台以后,我把苏联时期的几个重量级的领导人,先后请到北京来闭门探讨苏联垮台的原因和教训等问题,很有收益。
“要学会小声说重话”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书中有个细节,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同志亲自敲定“只握手,不拥抱”等细节,这种领导人敲定细节的外事活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戴秉国:好像不多,很少见。这个是特别需要的时候才这样。戈尔巴乔夫访华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为了这次会晤,邓小平同志思考了好几年。“只握手不拥抱”就是要体现一种分寸,告诉人们怎么看这件事,今后的中苏关系应该怎么把握。
政事儿: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您在第一次见到希拉里时,曾开口夸她比电视上更年轻漂亮,这样的开场白也给双方的对话带来了良好效果。另外,您还在这次访美中带去了小孙女的照片。诸如此类的外交技巧是否常用?
戴秉国:也不常用。这个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能滥用。比如说,我在会见美国国防部一个比较强硬的人物沃尔福威茨时,坐下来以后我就说,人们都说你是强硬派啊,好像你也笑呵呵的不强硬啊。这样一来,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后来谈得就很流畅。
政事儿:您怎么评价自己的外交风格?
下一篇:承前启后:宋传奇霸业私服朝科举制创新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