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网页版传奇归来 > 正文
《九败一胜》书传奇归来国际版摘:不创业,人生意义何在?
引言:所有的创业者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困惑不是个人的,是有共性的。
除了自身去摸索着石头走路,他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从那些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的创业者身上学到经验、教训。
这本书的主角——王兴,恰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出生于1979年的王兴,很早就创业了,2004他就开始和同学一块创业,2005年做出了校内网;2007年,他又做出了饭否网——这是中国最早的类似twitter的网站。
2010年,他又做出了美团网。
校内网、饭否网在王兴的创业路上都留下了遗憾,没有获得圆满的结局。
到了美团网,这家从5000余家团购网站里杀出一条血路的公司,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创业公司之一。2014年7月,美团月交易额突破39亿元,8月2日,单日交易额突破2.27亿元。
在做美团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王兴能够管理这样一个有四五千人的公司。在此之前,他创业的项目都非常轻,团队不过十多人。
在美团诞生的三年里,王兴完成了巨大的蜕变,从极客、产品经理到优秀的CEO、企业家。作者试图在这本书里,寻找到王兴蜕变的原因。
12月,王兴归国创业。在清华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他表现平平,并未展现出什么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领袖特质。他所能找到的创业伙伴,是自己的大学同学王慧文、中学同学赖斌强。王慧文和王兴同住一个宿舍,两人都对电子工程专业课没什么兴趣,喜欢在一起聊创业与互联网。其他室友也不怎么掺和他们的聊天,这两个怪人无所事事的,聊一些不切实际的做什么呢?
王慧文在中学时代是标准的学霸,但是王慧文同时认为自己是中国教育的典型失败案例,上大学后彻底厌倦了读书考试这套程序化的“好学生”路线,走向了学霸的反面,随性而为,成为学渣,热衷打游戏上网,在天津读大学的赖斌强每学期会来北京几次,就借宿王慧文的床,因为他晚上不睡觉,通宵打游戏。
1998年,两人合买了电脑,这刚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起步的时代。王兴至今都还记得,“整个世界在自己指尖上”的奇妙感觉。当时上网的人不多,很多内容是业内人讨论互联网这个行业。王慧文记得,讨论电商的时候,有人说,电商的三大障碍是信用障碍、支付障碍、物流障碍。住在清华大学26号楼619室的王兴和王慧文,跑到楼顶讨论三大障碍如何解决。
迷恋游戏的时候,王慧文觉得游戏做得不够好,想自己学编程做游戏。王兴告诉他,高中的时候想过做程序员,现在改变想法了,想创业。对于创业这事,王兴是想得比较早的,与其说他是计算机爱好者,不如说他是创业爱好者。王兴后来说:“我不是把创业本身当做一个特怎么样的事情,这只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我没有考虑过如果没有创业会怎么样的问题。创业像是被闪电击中的感觉,非干不可。”
当时,他们对创业充满好奇心,对是否下手做这件事,如何下手,没有那么坚定的念头。
在保送中科院研究生的时候,王慧文有点犹豫,想创业。暑假他回到大连,网上有位中年男子问,想做网站,谁能帮我。王慧文主动承揽下这件事,传奇归来国际版私服,在见面聊天的时候,他告诉对方,已经保送研究生,但不想读,想创业。这位被他称作大哥的人问他,你想好做什么了么?王慧文回答,没有想得特别清楚,就是想创业。大哥就告诉他:你现在这个情况不能创业的,你应该想清楚了,有合适机会再创业比较好,现在创业找不到合适的事做,就飘着,容易废了。
听取了大哥意见的王慧文去读研究生了,但他已经打定主意想创业,没有那么认真读书,也不像本科时候那么散乱,今天有兴趣编程就编程,明天有兴趣吵架就去吵架,后天有兴趣玩游戏就玩游戏。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很刻意地做创业的准备。混创业的论坛,读商业相关的书,例如《消费者行为学》、《引爆流行》、《物流管理》等。、
他和远在美国的王兴依旧保持着紧密的联系。2002年夏天,王兴回国和王慧文聊天,说要创业。他们开始讨论做什么,最早的想法是做可穿戴设备,戴在手腕上,可以测试身体很多信号,如脉搏、血压。也能通信,可以传输信号。这就要求有传输系统,还必须做得比较小。手总是处于运动状态,传感器得防震动。结果他们发现有三大障碍:第一,没有可靠的传感器。第二是通信障碍,第三是计算能力。这些在2014年不是问题了,在当时全是问题。
他们还讨论过制作定制T恤的网站,很多喜欢同学喜欢印有个性化图案的定制T恤。在做市场调研的时候,一位T恤印刷的老板告诉王慧文,印刷厂的产能已经饱和了,盛大游戏定制T恤,10万件起印。王慧文感叹,哇,盛大游戏做得这么牛啊?
对于王兴和王慧文来说,2003年冬天中断学业创业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他们已经为这件事讨论了很多年了。他们是重度互联网使用者,看到美国互联网已经从泡沫破灭的低谷中走出来了,当时中国还在坑底,很多人说做互联网不靠谱。他们觉得,互联网是有价值、有前途的行业,美国已经明显回温,国内还没有迹象,但是等有迹象的时候再出手,可能就晚了。尤其是他们什么资源都没有,编程也不精通。
他们把准了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趋势创业,是舒服的创业,容易事半功倍。如果违背时代的趋势,那创业是拧巴的,事倍功半。
2004年3月,他们在清华大学附近的海丰园租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间创业。在三十来平方的客厅里摆了三张桌子,每人一张桌子,面对面工作。每人一个卧室,睡的是一百多元一张的折叠床。
王兴的中学同学赖斌强加入了这个“不老实读书、不好好工作、整天尽瞎折腾”的团队。赖斌强是这三人中唯一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本科毕业之后去了北电网络工作,工作两年多,也面临着职业规划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如果继续在北电里干,每天做的事不怎么来劲,花三个月的时间,最终就改了几行代码,还卖了几十万美元。“大家心里都有朦胧的创业想法,创业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引爆的话,可能会迟几年才发生。”赖斌强说。王兴的回国,成为这群伙伴共同创业的引爆点。
其实对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他的合伙人选择范围并不大,通常就是同学或者同事。因为这两者是平常能够高频率接触到的人,只有高频率的接触,才能比较好地了解彼此。其他的关系很难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在团队小的时候,基于私人关系的信任很重要,因为创业起步很难,一无所有,白手起家,挫折重重。只有彼此信任,才能互相扶助,迈过难关。
自然,在团队的扩张过程中,这种纯粹的个人关系建起的纽带会逐渐淡化,维系团队的纽带逐渐演化成明确的游戏规则以及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和梦想。
下一篇: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好玩的传奇:成也“传奇” 败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