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私服攻略 > 正文
从僵尸舞到民族37传奇游戏韵律操 广场舞的前世今生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万红蕾/北京报道 辽宁本溪市政协委员、民盟本溪市委组织部部长赵雅芝,每天下午六点半都会开着自家的奥迪A6去一个叫唐人街的地方跳广场舞。她已经是本溪最有名的广场舞舞队领导者。 2004年起,政府用228万元将曾经聚集了产业工人生活与往事的棚户区改造,变成由运河、商住楼和10个微广场组成的唐人街。作为一名工人子弟,赵雅芝在上世纪80年代前都生活于此。 所谓微广场,其实就是一两百平方米的社区广场。 “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刁,站在旁边看你好几天,看你教的舞怎么样,带队老师讲解水平怎么样,认可了才会加入。”在东北话里,“刁”的意思与狡黠相近。 赵雅芝一般会拿出小凳子请观察者坐下看。她先生做工程,家里“不差钱”,也经常搬几箱矿泉水过来免费发放。 她和她们,是曾经把青春留在广场上的一代人,红色时代的广场至少造就了她们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斗转星移,如今她们归来,在广场上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广场舞前传 在北京,中国广场舞联合会主席杨艺认为,这座城市的广场舞发源地是位于西三环的玉渊潭公园。 中国广场舞联合会是一个在香港注册的团体。2006年,当杨艺打算筹办一家全国性广场舞机构时,发现注册无门。“托朋友找民政局、体育局等部门问,对方完全不知道广场舞是怎么一回事,说不就是交谊舞吗?你怎么又自己改了个名字?”于是直到2012年他才在香港注册了一家“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公司”,名下成立了“中国广场舞联合会”。 杨艺本人是中国最有名的“群众舞”明星之一,他“创造和发明的北京平四、北京华尔兹、北京伦巴、北京探戈等等,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交谊舞的历史”,也被称为“中国交谊舞的奠基人。” 杨艺风靡的日子里,他的录像带在成千上万个家庭和工会、团组织中播放。2004年左右,他在央视的《闻鸡起舞》栏目中教授全国爱好者交谊舞。 某日,《闻鸡起舞》的编导徐磊兴奋地告诉他,在自己家附近的玉渊潭公园,好多人在用民族音乐跳一种舞。 “排成队列,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比画。”杨艺回忆,当时推广交谊舞的关键挑战是因肢体接触引起的非议,而这种队列式的新舞蹈,与交谊舞双人对跳的旋转舞步完全不同。 这或许是一个新方向。很快,到2005年,杨艺编创了“民族韵律操”并通过央视5套播放,“现在回过头来想,这或许就是现在广场舞的最早期雏形。”杨艺说,默默推广3年后,这档栏目在北京奥运会前停播。 赵雅芝的回忆则是,2005年前后本溪的公共场地上开始兴起“有氧健身操”。这种“融合了体育、舞蹈、健美操、韵律体操等多种运动形式”的徒手体操,2000年前就在黄河以北的陕西、山东以及东北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脱胎于韵律操,进入广场后节奏变慢,更适合中老年人。不过如今跳广场舞的人都会刻意强调广场舞与有氧健身操的区别,说后者就是一群年龄更大的老头老太太伸伸胳膊踢踢腿,既没有跟随音乐节奏,也没舞蹈美感,几乎放任何音乐都可以同一套动作完成。 而广场舞的另一个公认源头,据说是来自海外的“排舞”。 为什么跳舞 一种说法是,“排舞”起源于美国70年代的“Western Country Dance”,它有很多社交舞舞步的影子,如恰恰、伦巴等,却可以多人共舞。“排舞”自新世纪初引入中国,到2008年推广到中国几乎所有省份,也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推动项目。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一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以“祝福奥运”为主题的千人“排舞”。 这一年在东北,佳木斯一位退休老人编排了一种适合饭后遛弯散步的“快乐舞步”,简单易学,参与者只需踏着音乐节拍不断伸展上肢做扩展动作,腰部前后摆动即可——所以被很多人戏称为“僵尸舞”。它后来先后为黑龙江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所推广。 在很多地方,广场舞掺杂了明显的“僵尸舞”的痕迹,还有秧歌、腰鼓……这些有不同背景、名目各异的舞蹈、体操和无法确切定义的广场活动,不仅给各自地区的广场舞运动抹上了浓厚的“地方舞”色彩,更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以全民健身的名义,大妈们纷纷走上广场。 胜利油田采油厂的权立华带领着山东省临盘县最有名的广场舞队。她对《瞭望东方周刊》的回忆是,2011年开始听说南方流行“排舞”。 从女子班班长到工会主任再到计生干部,权立华一直是个风风火火的人物。不到50岁就退休了,“刚退那会又做完冠心病手术,腿不能下蹲,胸闷、气短、冒虚汗。”心理落差加上更年期综合征,“一听说单位的事情都想掉泪。” “广场舞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明星紫蝶——这些舞坛大腕们都有自己的艺名——“2008年儿子考上大学,生活顿时清闲下来,被同事拉去城南体育场跟着跑圈。但几圈就跟不上,过程也特别枯燥。” 这位52岁的浙江丽水女人说,途中休息时,透过体育场昏黄的灯光看到有一拨人在跳舞,“远远看过去也不像交谊舞,都是单个人单独跳。” 她离开跑步队伍过去,领舞的大姐说:“这就是国外引进的排舞,简单的四个八拍,四个方向前后左右连着跳。” 紫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被改良过的所谓排舞已经不像是国外原汁原味的样子,没有快速、中速、慢速不同的舞蹈节奏,就是简单的几个脚步动作,活动下肢,音乐动感,舞步激烈,也不具备多少美感。” 广场舞的技术难题 其实节奏一直是广场舞最大的技术问题。显然,脱胎于各种体操、民族舞的早期广场舞,用更强的节奏感创造了更易学习的舞步——通过鼓点,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人也可以找到每个动作的关节,一首舞曲编曲成功的关键也在于它能否让舞者从容地“踩到点上”。 但是,在形成稳定的舞队后,一场广场舞要进行一两个小时,几乎要轮换20首歌曲,如果全都是《最炫民族风》一类的强节奏,大多数舞者在体力和心理上都无法胜任,而且引发了扰民等一系列问题。 节奏,最终成为广场舞改造的关键环节。 河南漯河的美久是另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舞队组织者,“2006年到2008年,尤其在河南这么保守的地方,觉得女人不应该抛头露面,应该在家操持家务。人家会说,‘你看你老婆跳舞都跳到电视上了。’”她曾参加“中国梦想秀”,电视播出时,家人偶然看到都会愤怒地转台。 后来美久拿到“漯河市十佳市民”、“巾帼杰出贡献奖”等。一天吃晚饭时,丈夫故作平淡地说,“工商银行有好几个新人都想跟你学跳舞。”美久心里一阵窃喜。 美久走上广场是2006年。她在工商银行工作,早早下班后“也没什么娱乐活动,给家人做完晚饭,剩下的大把时间就是打牌,听说漯河广场有人跳舞,就去看看热闹”。 当真看到这些老套的舞步时,从小有过民族舞功底的美久很受触动,“原来想跳舞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这些舞步我一看就会,还能编出比这更好的来。” 此后,美久原创了一个最简单的十三步舞步,相比老式广场舞它更加动感、时尚、节奏感强,而且简单好学。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进来,漯河广场上跳舞的规模越来越大。 不过真正让广场舞成为一种现象级运动的是互联网。 互联网+广场舞 早期网上的广场舞视频大多来自像素极低的手机,纯粹“玩票”性质,很多甚至是年轻的旁观者的戏谑之作。 不过,大妈们却有深深的共鸣。而一旦紫蝶这样的“职业选手”出现在网络上,本来带有各地地方舞特点的广场舞被迅速统一,从而与“民族韵律操”、“有氧健身操”以及排舞、“僵尸舞”区别开来。 第一支“紫蝶踏歌广场舞”是《东方姑娘》。那之前紫蝶受网上视频启发,自己找了家里的索尼卡片机,架在栏杆上拍摄。没有灯光、黑色衣服,甚至因为卡片机的缘故没有声音,这样原生态的视频传到网上,好几天都没人点击。 到第三天,开始有人留言说好看、优美。紫蝶看到网友们的评论才知道,“要有灯光、鲜艳的衣服”等等。 很快,紫蝶与6个舞伴统一装扮,将一支曲风抒情、动作柔美的《东方姑娘》上传网络,大火。 这是2008年,此后紫蝶以“踏歌广场舞”为名,陆续将超过200个广场舞视频上传。 杨艺的回忆则是,几乎同一时期,重庆的周思萍、广西13岁的“廖弟小男孩”也都先后将广场舞视频传上网络,“一天之内就把广场舞传遍了全国,10天之内有1万个人想拍广场舞视频,一个月以后就有近千个在视频上传”。 “大家纷纷效仿紫蝶跳广场舞拍上网。”他说,“紫蝶应该是这一舞蹈的领路者,是她开启了广场舞的互联网时代。” 但网络是一个平台,“以舞论英雄”,赢家通吃。 美久在网上露面稍晚。其实在“前互联网时代”,很多粉丝在毫无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从河北邯郸、陕西西安和渭南出发,来到漯河的广场上打听美久学跳舞,然后回到家乡领导舞队。 但美久不会上网,直到2010年秋天才在优酷网上传了第一个舞蹈教学视频《荷塘月色》。热门歌曲、统一的服装造型、简单易学的新颖舞姿,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美久广场舞就这样在网上走红,视频点击量短时间内突破10万。 过去只有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成为“广场舞社区”。广场舞运动的模式由此形成:在体系的顶端是全国性的明星和舞队,她们往往具有专业背景,亲身诠释和表达着“老有所美”。 这些视频又直接为模仿提供了渠道,舞队的领导者可以通过下载进行学习和改造,并且往往由此得以掌控一支舞队。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广场舞席卷中国。但关于人和地的问题,冲突顿起。 临盘文化广场,有关声音的冲突在2012年明显起来。那时距离全国性的广场舞扰民事件爆发还有一年。 开始是因为舞队越来越不满足于小音箱的效果。“队员一多,人声嘈杂,声音放小了大家根本听不见,跳得不过瘾。”尤其是临盘油区采油厂老年科为她们配备了一台1000元钱的大音响后,配合着《姑娘我爱你》这样的动感舞曲,舞者们越发陶醉,音量越开越大。 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有人直接提刀过来要砍断音响电源线。 其实在被媒体集中炒作的这一轮扰民风波前,大多数舞队都经历了场地竞争。在这次地盘划分中,网页版传奇私服,许多舞队被挤到更靠近住宅的地方。 美久说,小城市一般只有一两个文化广场和小型公园,远远满足不了广场舞队伍的需求。漯河政府曾经答应让美久的舞队在漯河广场跳,但她觉得不现实,因为这些新派公共空间离大妈们生活的老城区都很远,“要跑十几里路,很难坚持,跳几次队伍就散了。” 她说:“最理想的状况是,女人们做完晚饭收拾完,走几步路就到了场地。” 美久的舞队现在是这个叫漯河的小城市最具全国影响的标签之一。虽然即使到今天,这个社会上的“主流人群”——从她们正当盛年的儿女到知识阶层、政府干部——仍觉得她们的舞蹈难登大雅之堂。
下一篇:发展楼宇经济好玩的传奇,嘉兴该如何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