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传奇归来私服攻略 > 正文

扬州清曲传奇霸业:十大名调传奇

最近,有关专家遴选了扬州清曲的十支名调,向社会推广,我也参加了遴选工作。这十支名调是清曲中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曲子,并不是清曲曲牌的全部。它们被遴选出来的原因,除了好听易学,还因为它们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韦明铧

《杨柳青》

顾颉刚熟识的扬州小调

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编成《吴歌甲集》,收集江南歌谣数百首,书中考证了“扬州小调”也即扬州清曲。

《吴歌甲集》本是吴地民歌集,但文化是封闭不住的,民歌更容易交流,在苏南吴歌中就留有扬州清曲的痕迹。实际上部分吴歌是由扬州小调演变而来的,典型的例子是《杨柳那得青青》。这首歌词的前两句是“杨柳那得青青,青青那得早起”,歌中写到一位女郎名叫“女美珍”。值得注意的是,“女”和“玉”在吴语中是不同音的,但在扬州话中却发音相近。顾颉刚在收录这首歌词之后,感到“歌中有许多不可解的句子”,后来搜集到石印的唱本,才明白此歌来自扬州。

顾颉刚说:“这歌是从什么地方传到苏州的,我不敢断说。看其读‘玉’为‘女’,当是由北方传来的。看‘杨柳那得青青’的句调,似是扬州小调。”另一位学者魏建功在《读歌札记》中说得更加直接:“《杨柳那得青青》一首,当是扬州曲变为苏州曲者。”

《鲜花调》

最早走向世界的民歌

《鲜花调》又名《茉莉花》《双叠翠》。1804年,英国人巴罗在伦敦出版的《中国游记》中记录了它的五线谱。二十年后,中国人贮香主人的《小慧集》刊载了它的工尺谱。

清代中叶,《鲜花调》已在扬州舞台流行,乾隆年间戏曲集《缀白裘》中有《鲜花调》曲调。清代中后期,逐渐衍化成各种不同的唱法。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以藏书丰富著称的文学史家阿英,在他的藏书中有不少扬州清曲唱本,特别是《扬州满江红》等。他在《满江红杂曲》文中说,他收藏的小曲有《银纽丝》《叠断桥》《满江红》《湖广调》《九连环》《叹五更》《叹十声》《武鲜花》等,这种《武鲜花》是《鲜花调》的亚种,得名来自歌唱武松的故事。

一般认为,《鲜花调》就是《好一朵茉莉花》的前身。它的曲调比较质朴简单,民间歌曲总是由质朴而逐渐发展为华彩的。

《粉红莲》一名《四大景》《八段景》《小小鱼儿》,明代已流行于扬州。

关于明代俗曲风行南北的情况,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得最为具体:“嘉、隆间(1522-1572),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绞(纽)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远。”值得注意的是俗曲流行的地方——“自两淮以至江南”,正是以扬州为中心的地域。

《粉红莲》在清代称为《四大景》。《扬州画舫录》说:“小唱……最先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扳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四大景》后来又衍变为《老八段景》《新八段景》。

扬州清曲曾经流行全国,对各地戏曲产生深远影响。清末民初的上海,虽然表面繁华,但市民们的心情是压抑和苦闷的。在此情况下,扬州清曲以其古老的形式、传统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黎子云、裴福康、陆长山、葛锦华、钟培贤、尹老巴、王万青等的代表性唱段,如《风儿呀》《十送郎》《八段景》等,由大中华、百代等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在社会上广为发行。《周贻白戏剧论文选》提到闽剧有《小小鱼儿》的曲调,认为“这类小调在清代乾隆、嘉庆之间,曾风行于江苏的扬州一带,一时有‘扬州小调’之称。”《小小鱼儿》即《粉红莲》,因为它有一句唱词是“小小鱼儿分红腮,上江游到下江来”。

《虞美人》

霸王别姬的悠长余韵

扬州清曲和其他曲艺形式一样,常取材于历史、传说、小说的故事。如《梁红玉》《霸王别姬》是历史人物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民间传说人物故事,《三国》《水浒》《红楼梦》是根据小说改编等。清曲艺人在对这些人物故事进行叙述、描绘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爱憎、褒贬、扬抑之情。扬州清曲曲目《霸王别姬》的故事,就是曲牌《虞美人》所本。

说起来也有趣,《虞美人》一曲与扬州渊源甚深。《梦溪笔谈》记载高邮人桑宜舒性知音,他曾听说有一种虞美人草,听到《虞美人曲》就枝叶皆动,弹其他曲调则不然,试之果如所传。后来桑宜舒详究其曲,发现《虞美人曲》属于吴音,凡用琴曲弹吴音,虞美人草枝叶皆动,所以称为《虞美人操》。“《虞美人》一名,在乐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项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今天的《虞美人》未必就是宋代的《虞美人》,但是其间自有渊源关系。

《知心客》

陆文夫:《二泉映月》原型

作家陆文夫说过,阿炳的《二泉映月》其实脱胎于小曲《知心客》。音乐家杨荫浏不同意这一看法:“有人说阿炳的二泉映月脱胎于民间小曲《知心客》……若让此说法成立,则无异于承认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文不值。”《二泉映月》与《知心客》之间究竟有无渊源关系?见仁见智。

《知心客》在江南一带非常流行,也有人称其为苏州小曲。它的出名是在电影《马路天使》中。1937年,上海国泰影片公司拍摄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由贺绿汀作曲,田汉作词,周璇原唱,曲调借用了《知心客》的旋律。周璇以此曲红遍天下,甚至以此曲为名演了同名电影《天涯歌女》。开头的歌词是:“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爱呀爱呀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电影《三笑》也用了《知心客》曲调,歌词是:“云岩殿,拜坛前, 一笑谁知把祸牵。就这样他卖身书僮变, 哎呀他是成心来纠缠。哎呀哎哎呀,哎呀,这件事儿怎敷衍?”经此两番传唱,《知心客》天下皆知。

《春调》

迎接春天的序曲

《春调》一名《孟姜女》,全国各地都有流传。之所以称为《春调》,因它与立春的节气有关。江南一带,每逢立春,官民都要举行各种歌舞活动,称作“唱春”。《扬州画舫录》说:“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釐观,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这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所唱的歌中就有《春调》。

《春调》后来因多歌唱孟姜女故事,所以又称《孟姜女调》。扬州清曲传统曲目中有《孟姜女》,专门歌唱孟姜女故事,全曲分为《惊梦》《出关》《寻夫》《哭城》四段。所用的曲牌,除《补缸调》《跌断桥》《梳妆台》《哭小郎》《剪靛花》《京垛子》《双蝴蝶》《侉侉调》《粉红莲》《银纽丝》《鲜花调》《罗江怨》《耍孩儿》外,当然也有《春调》。扬剧也有《孟姜女》剧目,描写孟姜女在丈夫万杞良被抓走后,思夫成疾,忽得一梦,见丈夫满身血污,泪流满面。醒后即下决心,千里寻夫,终于哭倒长城,《春调》为该剧主旋律。

《耍孩儿》

板桥歌词流传二百年

《耍孩儿》在扬州的流传,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扬州人睢景臣在他的散曲《高祖还乡》中,已用《耍孩儿》之曲。

上一篇:华丽宝箱有传奇霸业私服几率开出传奇装备
下一篇:李小璐夫妇传奇归来国际版筹拍《传奇世界》